唯有身着汉服,才能体会“被服纤罗衣,左右佩双璜”的简致之雅;唯有身着汉服,才能领会“登高眺所思,举袂当朝阳”忧思之美;唯有身着汉服,才能明晓“长夜缝罗衣,思君此何极”情韵之深;“虹裳霞帔步摇冠,钿璎累累佩珊珊。”赞的汉服之华美;“天上取样人间织。织为云外秋雁行,染作江南春水色。”绘的是汉服之精臻;“蜀红衫,双绣蝶、裙缕鹣鹣。”画的是汉服之静远。而在你心中,汉服又是怎样的一种美呢?
新帖绣罗襦,双双金鹧鸪”的婉约娇饶......
赏过汉服之美,懂得汉服之要,知晓何谓上衣下裳,清楚明珠襦裙何处系,明白窄袖曲裾深衣是汉代女子的着装款式,大袖阑衫配玉带是宋代公服......你才算真正开启对汉服的入门。在未有考古实物支持的年代之前,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殷商时期,此后漫漫历史长河里,汉服几经易改,朝代特色鲜明,占据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重要席位。现因篇幅有限,暂做简洁介绍,日后会更新文章逐一做细节赏析。

一、上衣下裳制
下衣 :下衣主要有裙裳和胫衣两类,也包括襜(帷裳)、蔽膝等附属。
裳/裙 :裙裳,古时男女皆可服用。
胫衣 :“裤”字古代写作绔、袴。
穷裤/裈:是连裆的,其形制就跟现在的裤子差不多了。在古代这是贫贱劳作者所穿。

中衣(上衣,下裳)
1上襦 2 襦裙(下裳)3 束带 4 裙腰
唐襦裙1 中衣 2 上襦 3 披帛 4 襦裙 5 腰带 6 绶带 7 蔽膝 8 高台履
宋代妇女襦裙
明代中腰襦裙
二、上下连裳制:
东汉以后,直裾成了深衣的主要模式。曲裾:也称绕襟衣。源于内衣制度的不完善,多重绕襟以显庄重。按衣料和厚薄分为襌衣、襜褕、复袍等。

裳制汉服基本款式构造图
1 曲裾 1 衣缘 2 饶襟 3 大带 4 中衣 5 翘头履
汉代女子窄袖曲
三、上下通裁制:
阑衫:阑衫本属于袍衫类,但到膝处有一道接缝,称为横阑。可以说,阑衫在横阑以上是袍衫。在明时,阑衫为职官公服。

直缀(直身):直缀也叫直身,直接源于早些出现的长衣。 明代的直身也称作道袍,道袍也式直身的一种;下图为一种名为“海青”的道袍 。

比甲:比甲,是一种无领无袖的对襟长马甲,一般穿在大袖衫、袄之外,最初在青年妇女中流行,后渐渐演化成女仆的特色服饰(《红楼梦》中有详细的描述)。
汉服体系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等级文化、亲属文化、政治文化、重嫡轻庶、重长轻幼以及儒家的仁义思想。在中国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,服饰具有昭名分、辨等威、别贵贱的作用,为吉礼、凶礼、宾礼、军礼、嘉礼的礼服。
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,讲究天人合一。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,宽袍、大袖,褒衣博带、线条柔美流畅,充分体现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、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,以及平淡自然、含蓄委婉、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。
深衣的下摆所用布帛共12幅,以应一年有12月之意,体现了强烈的法天思想,衣袖呈圆弧状以应规,交领处成矩形以应方。衣带下垂很长,一直到脚踝,代表正直,下襟与地面齐平,代表权衡。汉服里蕴涵着相当的文化内涵,受“儒、道、墨、法”等纵横诸家的哲学思想,伦理道德的影响充分在服饰里体现出来。追求平和自然,与世无争,宽厚仁爱的境界,塑造了“汉服”天人合一,飘逸洒脱的风格。“汉服”也体现出穿着者的宽大,随和以及包容四海的气度。